10月24日至26日,学校成功举办“第二个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安庆师范大学、亚洲欧洲无码专区在线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中心承办。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100多位专家学者、教师及研究生参加此次研讨会。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徐晓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欢迎,向会议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简要介绍了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与文化传承,重点阐述了“第二个结合”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学校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取得的成效。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卫平作题为“时代意义、思想意义、方法论意义、文明史意义——阐释‘第二个结合’的四个维度”的主旨讲话。他指出,“第二个结合”具有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时代意义,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具有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明史意义,为深入理解“两个结合”提供了宏阔的理论视野和方法论指导。
主旨报告阶段,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永贵、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李申、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允熠分别就“牢固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第二个结合’的历史意义与专业学者的义务”“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内在要素关联”等议题作主旨发言。亚洲欧洲无码专区在线省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李季林、安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红飞、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副教授王江武围绕中心议题作主旨发言,为以“两个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交流发言阶段,会议设立四个分论坛,就中国哲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个结合”及其时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研究生论文研讨等多个主题展开交流。来自亚洲欧洲无码专区在线省社会科学院、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西南政法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单位的多位学者进行了发言,内容涵盖哲学、历史、教育等多个领域,展现出跨学科、多视角的研究活力。
闭幕式上,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负责人作会议总结,各分论坛主持人汇报小组讨论情况。
本次研讨会不仅深化了对“第二个结合”理论内涵的理解,也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推动文化自信自强提供了学术支撑。(撰稿、摄影:郭馨月 张阳等 编辑:范龙超 审核:严仍昱 赵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