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食堂师傅赵大叔从红色抽奖箱中摸出写着“础01”的纸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023(1)班的朱晨晨立刻举起一个艾草养生锤:“叔叔,您抽中一等奖啦!”——这个瞬间,美术学院持续近两周的“秘密行动”揭晓了答案。4月26日,90余名学生手作扎染柿子包、艾草养生锤、扭扭棒花束等礼物,以抽奖方式赠予保安、保洁、宿管等近50名校园劳动者,用创意与温度诠释劳动精神与青年担当。
?
这个“秘密行动”源自美术学院“弘美”志愿服务队五一劳动节的传统活动,“今年应如何在致敬校园劳动者的同时让活动别出心裁?”活动负责人、美术学专业2024(2)班的方晓茹介绍了活动的构思和策划过程,从收集手作材料、确定礼物清单到组织志愿者,学生们集思广益,耗费近两周准备,活动摒弃传统“单向赠送”模式,转而设计“手作+抽奖”的互动形式,“我们希望劳动者不仅是接受者,更能成为参与者。抽奖的随机性与所学专业的手工创作相结合,既让每份礼物充满期待感,又以工艺温度传递真诚心意。”方晓茹开心地说道。

扎染方巾在指尖裁剪并塑形成柿子包、棉麻布料缝袋填入艾草丝线密缠成养生锤、彩色扭扭棒翻折成郁金花簇在掌心绽放……设计学类专业2024(2)班的王婧怡捏着浸透染液的棉布轻轻挤压,“柿子象征‘事事如意’,我们选用传统扎染技艺,希望把一布一染皆有温度的匠心传递给劳动者。”伴随剪刀裁剪不织布的“咔嚓”声、银针穿过扎染布的细响、扭扭棒弯折的窸窣声,60余件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手作逐渐成形。

从学校东、西苑食堂到综合教学楼,从校门门卫到宿舍管理员,学生们带着手作礼物、捧着抽奖箱走访校园各个角落,邀请食堂师傅、环卫工人、宿舍管理员等“校园守护者”参与抽奖。正在教学楼检修投影仪的斯师傅被学生们团团围住,这位戴着助听器、腿脚不便却坚守岗位二十余年的守护者,在抽取获得一等奖后反复摩挲着这份走心的“定制礼物”。“学生们手巧心更细!我每天弯腰修设备七八个钟头,这锤子捶两下舒坦多了。”他当场试着轻捶后腰,对学生们竖起大拇指:“第一次收到学生给我礼物,比拿奖金还高兴!”

学生们在亲手制作劳动节礼物中体会了劳动价值,劳动者在收到礼物的惊喜中感受到尊重,双向奔赴让感恩不再流于形式。据悉,美术学院在“雷锋日”志愿服务、“五一劳动节”致敬劳动者、“九九重阳节”敬老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专业特长,创新志愿服务形式,用艺术生别出心裁的方式回报社会。(撰稿:学生记者 杜雅娟 姚梦茹 摄影:学生记者 陈兴雅 王娜 编辑:江伟 审核:金忠良 赵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