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校心理健康与服务中心面向全体心理健康专管教师与辅导员,成功举办《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专题读书会。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共读心理学经典读物,深化一线工作者对咨询理论与技术的理解,增强学生心理支持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被誉为英国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它以童话叙事生动展现了心理咨询的全过程。与面向学生的普及性读书会不同,本次活动的定位更具专业性。中心指导老师在导读中,重点剖析了书中所蕴含的“沟通分析”理论,深入解读了“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与“成人自我状态”叁大核心概念在学生日常行为中的具体表现,并引导老师们思考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场景。
在研讨环节,与会教师们结合书中蛤蟆先生与苍鹭咨询师的互动,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大家从辅导员的角色出发,讨论了如何识别和处理学生中常见的“适应型儿童”心态与“挑剔型父母”心态,探讨了如何像苍鹭一样,通过提问而非指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走向自我探索与成长。
数理学院辅导员李薇薇分享是说到,“这本书让我深刻反思了与学生谈话的姿态。我们有时会不自觉地代入‘父母状态’去说教,而书中启示我们,真正的帮助是引导对方进入‘成人自我状态’,为自己负责。” 心理健康专管教师们则从更专业的角度,就如何将书中的咨询技巧融入个别谈心谈话、如何识别需要转介进行专业心理咨询的学生案例等议题,交流了各自的经验与看法。
心理健康与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此次读书会的设计,是在轻松而深刻的共读氛围中,为团队树立一面映照实践、反观自身的“镜子”。读书会超越了单向的知识传递,成为一次生动的“团队现场督导”和“集体赋能”,有效激发团队对自身工作方法的系统性反思与教育理念的迭代更新,在思想碰撞中凝聚了共识。
本次专题读书会,是中心创新队伍建设模式、构建学习型团队的一次重要探索。中心将始终围绕一线工作的真实场景与需求,持续开展系列化、专题化的研修活动,将实践中凝聚的共识,转化为持续成长的动力,致力于打造一支既专业精湛又充满人文关怀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可靠而温暖的心理防线。(撰稿、 摄影:吴越 编辑:田梦甜 审核:王惠 赵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