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无码专区在线

|
|
|
|
|
|
|

首页

我校举办《邓稼先科学家精神》教材研讨会和邓稼先先生事迹报告会

发布单位: 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25-05-07
分享到:

5月7日,学校举行《邓稼先科学家精神》教材研讨会和邓稼先先生事迹报告会,校党委书记李福华,邓稼先之子邓志平先生,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办公室主任徐敏,安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贺彦明,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友忠、吴琼,校党委常委张红飞分别出席教材研讨会和报告会,党委宣传部、发展规划处(学科建设处)、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院、数理学院负责人、《邓稼先科学家精神》教材编写组成员参加研讨会。

李福华在研讨会致辞中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各位长期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大力支持致以诚挚感谢。他强调,本次研讨会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亚洲欧洲无码专区在线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邓稼先科学家精神融入教育全过程,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提供精神动力。他指出,安庆师范大学作为邓稼先故乡唯一省属本科高校,通过设立稼先铜像、稼先楼、稼先班等,全面深入践行邓稼先科学家精神。他希望,与会专家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为教材编写建言献策,共同推动邓稼先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邓志平先生深情回忆了父亲邓稼先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详细讲述了邓稼先在核武器研制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在艰苦条件下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的感人故事。

贺彦明在讲话中代表安庆市委宣传部向为教材编写付出辛勤努力的各位教师致以崇高的敬意。他指出,邓稼先院士的事迹和精神,是安庆这座城市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希望,与会专家能够深入挖掘邓稼先科学家精神的内涵,将其融入教材,让更多的青年学子了解和传承这种精神。

吴琼在研讨会总结时强调,教材编写组成员要继续秉持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深化校际协作,着力提升教材的思想性、学术性和可读性;各职能部门要强化责任担当,完善保障机制,在政策支持、资源配置、评价激励等方面形成合力,携手打造精品教材。

研讨会上,《邓稼先科学家精神》教材编写负责人围绕编写思路、内容框架与特色亮点进行了教材建设情况汇报。与会人员围绕教材的价值引领、教学适用、育人实效与创新实践等维度展开深入研讨交流。

5月7日下午,邓志平在数理学院401学术报告厅作题为《许身国威壮河山——我的父亲邓稼先生平事迹》的专题报告。刘友忠主持报告会,数理学院“稼先班”学生和部分教师参加报告会。

报告会上,邓志平通过珍贵影像、书信手稿和亲身回忆,以“赤子归来”“隐姓埋名”“大漠丰碑”“最后嘱托”四个篇章,深情还原了邓稼先波澜壮阔的一生。他讲述了父亲26岁获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后毅然归国,面对国际技术封锁,带领团队在青海戈壁隐姓埋名28年,用算盘与手摇计算机完成原子弹理论设计的壮举;回忆了父亲在核试验现场以血肉之躯追寻碎片的生死抉择,以及病榻上仍心系国防事业的临终嘱托。当大屏幕播放邓稼先因核辐射全身渗血仍坚持工作的影像时,现场师生无不为之动容。

“父亲常对我说,‘做好眼前的事,自有国家记得你’”邓志平特别提及邓稼先与母亲许鹿希“28年等待换28天相守”的感人故事,展现了一代科学家舍小家为国家的崇高境界。他勉励青年学子,“父亲那一代人用生命挺起民族脊梁,今天接力棒交到你们手中,愿你们在科技报国的路上永葆初心。”

刘友忠在总结中指出,这场报告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更是一次涤荡心灵的洗礼。他强调,邓稼先“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品格,正是新时代青年投身强国建设的标杆,他勉励“稼先班”学子牢记“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的箴言,将个人理想熔铸于国家科技自强征程,以青春践行科学家精神的时代传承。

参会师生表示,本次报告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厚植了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勉励大家要始终牢记“国之大者”,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撰稿:刘宁 张睿博   摄影:江伟   学生记者 夏雪   编辑:江伟   审核:张海 赵丽丽)

菱湖校区:

亚洲欧洲无码专区在线128号
邮编:246011

龙山校区:

亚洲欧洲无码专区在线安庆集贤北路1318号
邮编:246133